缣帛与竹子做的书 古人最爱哪一种?(组图)

作者:顾言 发表:2018-07-26 06:14
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

缣帛与竹子做的书古人最爱哪一种?
简牍:乾隆御书。

中国的历史这么长,如今唾手可得的书本,不值钱。在古代对于书本,却不得不十分尊重,因为来的不容易。

古代的书,最早的大约是甲骨的书。甲骨的书,最早的大约早在3000多年前,殷朝的出现的。占卜吉凶的记录材料--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,这就是最早的图书。但是这可不是人人可以看的,是王家独有的。1989年之前,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。

在蔡伦发明造纸以前,简牍,古代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,这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,“简”是用竹、木削成的长条;“牍”是用木间或用竹剖成的板片;上面的文字是用毛笔书写的。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,影响却是久远、深远的。一切的一切,都是在此竹简、木简、竹牍和木牍的基础上形成的。

缣帛与竹子做的书古人最爱哪一种?
“简”是用竹、木削成的长条;“牍”是用木间或用竹剖成的板片;上面的文字是用毛笔书写的。

举例说明:

古人将信写在木版上,加上一块版就叫“检”。在检上写寄信人、收信人的姓名、地址叫做“署”;然后将两块版合好扎起来,在打结的地方涂上黏土,盖上阴文印章,在黏土上出现凸起的字,这就是“封”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,故信函又叫“尺牍”。

纸张出现以前,中国古代的官署也用竹木为载体的公用文书,由于文字内容有异,其称谓有别,如军事的文书叫“檄”;用于告示者称之“榜”等等。

是不是很有意思?

缣帛与竹子做的书古人最爱哪一种?
竹简:《孙子兵法》。

缣帛与竹子做的书古人最爱哪一种?
居延都尉吏俸例简。

韦编三绝

我们读书,常常有人夸我们韦编三绝,这是一个汉语成语,比喻读书勤奋用的。这是一个成语,来自于孔子。

东周时期的书,还没有印刷的。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,多则几十个字。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,然后用牢固的绳子,把它们按次序编连起来,才能最后成为一本书,才能阅读。在通常的情况下,“丝编”是丝线编连的,“绳编”是麻绳编连的,“韦编”是熟牛皮绳编连的,熟牛皮编连的最为结实。

《周易》这样的书,便要由许许多多的竹简串联而成,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,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,必须用韦绳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,才能阅读。平时卷起来放着,看时就打开来。

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,他晚年攻读《周易》的时候,花了很大的精力,曾翻来覆去地读,竟使编联《周易》的绳子断了好几次。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,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。

司马迁在他的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中,说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…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孔子不小心弄断了韦绳就麻烦了。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,则发生“错简”。哪根在前,哪根在后就不知道了。

缣帛与竹子做的书古人最爱哪一种?
睡虎地秦墓竹简--《效律》。(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)

缣帛的书

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书,以丝织品作为记录载体的,称帛书,色白又称素书。竹简的坏处是携带不便,而且容字有限,缣帛这没有这个麻烦了,缣帛是丝织物,既轻软又平滑,还宜于画图,幅的长、短、宽、窄也可由自己决定,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,收藏容易,携带方便,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。

但有缣帛是丝织的,虽有种种好处,却有一样不好,它太贵了,普通人用不起。而且一经书写,不便更改。所以,缣帛文献约起源于东周时代,又盛行于两汉,却无法与简牍平分秋色。

它与简牍并存,古代皇帝颁布的诏书、律令和官府的册籍、名簿、表报等都记载于简牍之上,也是出于节约的考虑。

但是由于简牍质地坚实,所以大量简牍档案得以遗留下来。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古代的事情,这样一比,就还是简牍好啦。

来源:看中国
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

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荣誉会员


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。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。 打赏
善举如烛《看中国》与您相约(图)

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

评论



加入看中国会员

donate

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。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。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。 详细隐私条款. 同意